看好一个问题,说的是6岁的孩子,总喜欢说“不”,家长急的团团转,不知道该咋办?还发出了灵魂拷问:“到底是孩子太小了?还是任性?”
字里行间,我能看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和焦虑。从我的角度来看,这件事儿没这么简单,还得认真分析一下。家长是不是在孩子6岁之前,很少说“不”呢?
孩子一哭,给给给;
(资料图)
孩子一闹,买买买;
孩子一跺脚,行行行;
孩子一噘嘴,好好好……
这样的场景,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总出现呢?如果是,就要重视起来了。李玫瑾教授说过,6岁之前,必须学会跟孩子说不。如果过了6岁,基本就晚了。因为有些教育,等我们有经验了,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,儿童0-6岁是亲子依恋期,也是童年期。在性格方面,要讲科学的养育方式,还要给孩子立规矩。
等到6岁以后,进入到学龄初期,,孩子开始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了,性格也形成了,你再说不,对孩子已经没什么用了,他可能还会跟你对着干。
所以,立规矩要趁早,6岁前是黄金期。如果超过这个时期了,你会发现,带娃越来越累,孩子不听你的,你也越来越管不了他了。
养大宝的时候,我给他立的规矩就比较多,比如“食不言寝不语”,比如餐桌礼仪,见人打招呼,不说脏话(有具体字眼规定),出门不许耍赖,更不能躺在地上撒泼等。
这些虽然他有的也不一定能做到,但会在做错后很快意识到,一般比较好教育。现在他9岁了,我们沟通很通畅,他有什么事情、想法,也会跟我沟通,一起想办法解决。
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雅莲说:一个孩子在品格或者性格塑造的关键期,如果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生气,什么叫得不到,什么叫伤心,什么叫无助,这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发展。
我深以为然,当家长开始给孩子设定规则,约束他,你们之间的情感,必然会发生变化。而这些变化,有的可能是好的,有的可能不是很好。
这些变化,都能让孩子逐渐明白,原来这些情绪,背后表达的,到底是什么?他自己以后,也会逐渐有自己的分辨和理解。
毕竟孩子已经6岁了,我们不可能倒回去重新陪娃长大。那么,遇到6岁孩子总说“不”,应该怎么办呢?
我们先来了解下,6岁儿童的发展特点。天津市三甲医院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罗医生认为,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是需要尊重而且变得越来越独立,同时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倾听和包容。
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,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,并且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。他认为,每一阶段都有特殊社会心理任务,而且都有一个特殊的矛盾。
就像题主的孩子,处在6岁,而3-6岁是主动性对内疚感,说的是父母如果支持孩子,他就能逐渐形成主动性,有责任感,而父母如果经常过分要求孩子自我控制,则可能会导致他形成过多的内疚感。
主要表现是,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情,做了不好的事情,不太会表达的孩子,可能会选择说“不”,或者“大喊大叫”来抗议。
那么,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,该怎么教育呢?5个“救命符”请收下,关键时刻,或许能起到帮助!
接纳“不”。接纳孩子会说“不”这件事,并认可他的抵抗情绪。毕竟,他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,是值得鼓励的。当内心有了接纳的种子,你的情绪也会慢慢冷静下来。为孩子提供选项。已经6岁的孩子了,他有想法不一定有解法。这时候,你可以问问他,到底打算怎么做?然后呢?在你的追问下,他可能会有几个选择,你也可以提供几个,但要告诉他,做了选择,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温柔且坚定的坚持。即使你不是特别开心,甚至有想打他一顿的冲动,但我也建议你,温柔且坚定的坚持。孩子说“不”,你也要亮出自己的底线,不是所有的事情,他说“不”,就可以完全躲避过去的。开始做规划,并执行下去。爱发脾气的,爱磨蹭的,针对性做一个计划表,跟娃一起商议,并设定惩罚机制,最后一起执行。慢慢地,他的规则意识,就会树立起来了。处理好彼此的情绪。当娃大喊大叫,或者你忍不住要发脾气时,请记住,只有先处理好你们彼此的情绪,才能再处理接下来的事情。我家娃发脾气或者我忍不住想发脾气的时候,都会先说一下:“你等我一会儿”,然后到窗边,深呼吸3次,大概20秒左右,再回来一起解决问题。
这个方式,好像已经成了我们家里人的默契,一有人走开,就知道是情绪到了极限,需要冷静一下。大家也都知道,发脾气是没用的,还会被扣分,不划算呀!
心理学中,有一种效应叫做十二秒效应:就是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,过了这12秒人就会恢复往日的平静。
所以,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好情绪后,你会发现,你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了,更容易做出理智的判断。
枕边育儿寄语:
最后我想说,孩子喜欢说“不”,也不一定是坏事情,关键看,你是如何化解的,以及他是否清楚规则的底线?如果能用这个机会做好引导,相信你和孩子的关系,也会越来越融洽的!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标签: